自从前段将个人半成品作品——滑轮组上传以后,得到许多老师朋友的关注,并有不少朋友试用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在此特别感谢[546992648]老师,他的修改意见是:1、物体能否移动实现动态效果;2、学件能否体现距离的关系;3、滑轮组能否实现向水平放置的转化。
感谢独自行走老师,他的修改意见是:建议将绳分解成 链状结构,目前已经有资料讨论链状连接的拖拽效果,拖拽的全过程最好都能看得到绳子才好。
可惜蚕子技术水平一般,经过今天白天的思考,终于利用“障眼法”(以前在做互动杠杆时,曾感受到此方法的便利)转化了“拉环”既作为“连线锚点”又作为“拖曳对象”的矛盾。
基本实现了前面这位老师的两个意见,即达到了物体跟随动滑轮的动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学件中比较注重“操作介绍”与“学习启发”。由于绳子末端的拉力是理论计算得到的,没有真实实验的实效,故不显示力的大小,只是将学习重点放在组装与省力情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