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相应教学过程时,课件与学件都是教学软件,都是介于教与学的中间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也是教师实现其教学主导作用的手段,其使用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件不仅与课件在概念上不同,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服务对象、使用目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与制作要求的侧重点都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摘于《远程教育杂志》2004.3 作者: 裘伟廷
注意: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一、学件的内涵和产生背景
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相应教学过程时,课件与学件都是教学软件,都是介于教与学的中间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也是教师实现其教学主导作用的手段,其使用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件不仅与课件在概念上不同,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服务对象、使用目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与制作要求的侧重点都有很大的不同。
所谓“学件”,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用于学习的软件。它是以学习者为对象,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模拟某种教学过程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它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学习环境;提供协作学习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机会。曾有人将助学型的CAI课件称为学件,但真正意义上的学件,应当能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用的,必须基于网络、多媒体、交互式的,具有画、声、数据同步传输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学件其实是“网络学件”,即学习者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软件或参考软件。
学件之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时代问世,是基于多种因素促成的。传统远程教育(包括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义式的或广播电视式的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习者的“学”,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故只需要课件,不需要学件。同时,传统的远程教育,由于教育技术条件所限,即使想应用学件也不能实现。
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进化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在教育观念上有极大的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应用于远程教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育观支撑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观是学件产生的理论基础。
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建构主义教育观对远程教学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技术的落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引起远程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在该理论指导下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制作的课件日渐增多,学习者也拥有条件来接受课件的教学。由于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以教师授课为特色的课件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引发人们对学件的设计构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显然,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该四大属性的充分实现,学件正是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诞生的“宁磬儿”。
学件是在网络环境下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在任何时段获取教学内容的学习工具,因此这种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者学习为特色的学件,可满足学习者的“发现式”、“自主式”、“交互式”的学习要求。即使没有教师的教授,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件获取知识,达到教学或学习目标。通过学件,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还可以对某事件重复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当然,学件对自己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来说,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在现代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观念下,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应以学件为主,课件为辅,并把学习者、教师、软件(学件和课件)三者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益。
二、学件设计和制作的要求
学件的服务对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应该满足学习者自主求知的要求,并且应该适应网络教育的特定学习环境。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在“教与学”、“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学件的设计制作不能照搬课件的方案,在制作学件时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学什么,如何学,还考虑学习者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学习者需要,等等。这里试提出学件应该遵循的几个设计和制作的原则要求:
1.自学性原则
以学习者为对象、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学件,应该是一本优秀的“自学教科书”,应该注重“学”的过程,其展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学件内容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全面性,形式具有渐进性和启发性,全面贯穿自学过程中的引、学、练及练习反馈和难点分析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还要便于学习者的自主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自我把握和控制,是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自由操控。在学件中还要为学习者提供种种基于课程的、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这也是自学性原则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件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能适应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年龄结构等特点。学件特别要培养学习者“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并使他们在信息时代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指导性原则
学件不仅承担着自学课本的角色,也承担着教师指导的部分功能和责任。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对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学件要体现教师在学习者学习中的导学和助学作用,如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难点的咨询、交流和反馈等;再如在教学内容上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适应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上有建树,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等等。学件也应满足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另外,学件展现的内容对学习者的生活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要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生活和不断增强自信心,并走向成熟和获得个人的发展。
3.科学性原则
一个良好的学件应该包含符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通过性能良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页面,科学地表现知识结构并引导学习者快速、方便、准确掌握知识内涵。由于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在重点难点方面要便于学习者自学消化,并且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学件除了应具有教材内容的科学与丰富、展示过程的规范,还要求尽可能地有充足的信息量,尽可能全面展示背景材料。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课件展示的是某一节课或是教材中某一课的内容,而学件应该是展示某一单元或是某一系列的内容,它应该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另外,学件对教材展示应有系统性。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相互关联、前后融合的;而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为了使学习者便于深入地了解到整个知识体系全貌,学件内容应该按顺序、分层次编排,使他们一开始从心理上能够认同并接受各种概念和原理,从而理解和掌握它们。
4.多媒体原则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至少有相当部分在于它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优势在于将媒体形式繁多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配合表现出来,引人入胜,同时帮助学习。学件的制作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些特点,加载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学习者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交互性强的媒体形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即使是文字,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及排版方式使文字材料阅读起来更加赏心悦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易于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运用能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多媒体学件能使理性学习与感性学习、体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很大的学习效果。
5.导航性原则
学件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了一种由他们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如果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学习者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学件需要配备导航机制,以对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起引导作用。一个适于自主学习的便捷导航系统应该至少包括:课程结构说明、课程的层次或网络目录结构、学习历史与状态记录、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便捷的资源检索、导航帮助等。常用的导航形式有:目录树导航、模块导航、热键导航和知识点导航等。导航的设计可以一层层引导,也可以直达目的地。目录树导航可将学件的各个章节内容做成类似于文件链接样式,每个章节目录可以打开和折叠;模块导航有一些功能性的超链接,以完成特定功能,如“讨论区”、“自测园地”等分别链接子模块,它们可放置在页面某位置或使用下拉式列表框管理,以便随时进入各个功能子模块;热键导航是在页面上方或末尾设置功能热键,如“上页”、“下页”、“首页”等,便于学习过程中的跳转。
6.参与性原则
基于网络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提倡“参与式”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习者的作用因素来完成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大大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在学件的设计中也应体现参与性,让学习者参与学习情景的建构。具体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比如为学习者设置的预习、练习、复习、考核等就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使学习者能通过学件的练习、做作业、批改、订正、出题、自测等,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并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学件教学环境中可设置语言操练、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性活动,让学习者参与;在学件教学环境中还可设置交互(既有人机交互,也有教学交互)机制,引导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在人机交互中,将鼠标设计成教鞭作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这个“教鞭”,通过它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表现出来,或展现复杂的对应关系和抽象难题的模型或图示。
三、学件发展的前景
在基于网络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件的设计、制作、使用,已开始起步。虽然目前学件在品种、数量、质量和使用的效果方面,与上述6个原则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这些原则是应当可以达到的。学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不应该存在止境。有鉴于此,这里进一步对学件的发展预测可能的4个趋势:
1.开放趋向
开放趋向,或者说是“动态趋向”。在目前关于学件的制作理论和实践中,相对说来总呈现封闭性倾向,还缺乏开放趋向。即学件制作完成后,其结构、内容、功能等一般就不能变动,除非进行重新设计和制作。这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学习者对于学件的内容和功能随时更新的要求。在未来学件的开放趋向中,开始可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实现,比如充分利用超级链接特性,实现学件与外界知识结构的常规联系;继而可以实现被动开放式的,即学件在不需要重新制作的情况下可被教师、技术人员等并在学习者参与下不断修改、增容、变化;进一步也许可以设计出自我更新式的学件,即学件本身能自动随着外界知识的发展而不断进化。
2.交互趋向
利用人机交互进行个别化交互式学习,虽然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但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对比较初级认知能力的学习目标有效,而对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学习目标,需要利用人人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个别交互等)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使之更为有效。目前在学件中既有人机交互,也有教学交互,但缺少人人交互。未来的学件应当具有与外界联系的某种通道,利用这种通道,实现在网络环境里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交互。学习者通过网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学习者相互协作的能力;并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交互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3.多元趋向
基于网络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提倡“个性化”教学,每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基础和特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风格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希望学件具有广泛包容性,能够实现不同学习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为此,学件形式应多样,力求以多种形式实现对于学习者的远程教学,如资源型学件、讲授型学件、动画型学件等。进一步还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设计出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学件,在该多功能学件中,可在同一学习空间营造出一个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各类学习者对学件学习环境、程序、方法等的个性化要求的适应性。当不同学习者通过同一个学件自主学习时,学习者个体的要求都能尽量得到满足,以便于学习者个性化的发挥。
4.情境趋向
学件通过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随着网络带宽的拓宽和网速的全面提升,基于网络教育学件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流媒体(实拍教学场景、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和MUD(MOO)技术的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等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件里建立大量实景模拟场景,当学习上古代中东亚述国的历史时,学习者可通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件,进入虚拟亚述国的遗址进行挖掘工作。在挖掘时,一切都像真的一样,那些珍珠、象牙等文化被学习者一个个挖掘了出来,甚至还可以听到沙沙的挖掘声,此时学习者俨然成了考古学家,像伟大的发现者。学习者在这种虚拟真实的学习环境里,其学习效果是仅仅在学件上放有关东亚述国的文字、图片资料所无法比拟的。在学件的虚拟真实情境中学习,学习者不但是理性的学习,而且是情感体验的学习,并使学习成为乐趣。
总之,学件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训内容的实际需要,着力于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力求方便、实用、有效。目前,学件正处在初创时期。据了解,正在制作和使用的学件多数是某学科的一个部分、一门课的某个章节,结构简单,设计粗陋,离上述原则还有一段距离,而与未来趋向的实现更是相差遥远。所以,在学件的研究和实践中,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俞晓鸿.城域教育网:开启教育信息化新纪元[N].中国教育报,2001.4.20.
[2]顾力雄.用学习理论指导基于WWW的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3]余胜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育技术通讯[J].2000.(10)